谈一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必须重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我们数学课上必不可少,在这学期开学至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一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丁晓玲 一、创建合作学习小组 1、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 在上学期,一年级学生不会小组合作,我曾经经历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失败”。究其原因,就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合作能力欠佳,甚至还没有合作的意识。这时候,应该实行2人合作,一般是同桌合作为佳,一人说,另一人听、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 2、学习小组的分工合作 学习小组的确定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实施中,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优秀学生展示,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面对这个问题我有些无措,我想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二、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活动实施前要有必要的示范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但在操作前我认为应注意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一个模型—示范。示范时一定要交代清楚先活动什么,再活动什么,响亮地提出要求,做到字字说清,句句入耳,然后开始活动。 三、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1、具体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学具,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学习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用计数器操作,小组内进行了分工,一人拨珠,另一人监督、检查、指正,接着换位,这样边讨论边操作,如此枯燥的计算教学中竟有操作活动,学生们很兴奋。 2.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通过这个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和人格的完善。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设计这样一题,帮助明明妈妈想想看可以怎样买到一套衣服,而且价钱不能超过100元。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讨论,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探究学习成果的喜悦,感受着团结协作力量的作用。 3.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这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逐步提高实践能力。
2016年3月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