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联系我们】

TEL:0371—60929761

教学反思

聚焦课堂
教学反思
教科研动态
校本研修
教师职业规划

教学反思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反思

《电磁铁》教学随笔

时间:2023-06-07 作者:pgy888 点击: 1211 次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冯少飞

五年级第二单元《能量》第一课《电磁铁》是一节探究实践课,重在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核心概念“电磁铁”、电磁铁的性质、磁性强弱影响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一些思考,梳理如下:

image.png

一、教材分析

教学从学生关注的焦点-电动机入手,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打开电动机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其构造,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电动机接通电源后,为什么能转?”“我的电动机为什么不会转了?”“为什么电动机里面的电线都要绕成一圈一圈的?”“怎样才能让电动机转得更快?”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最想探究的。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如:“去掉电动机里面的小磁铁,电动机会不会转?”“把电线一圈圈绕起来有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导电线圈能产生磁性,可以吸起小铁钉或使指南针旋转。接着,让学生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在探究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有趣的“钓鱼”比赛,了解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感受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动手实验和实物演示尤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但对于电磁铁,大部分学生尚未接触过。因此,他们对电磁铁的构成以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之甚少。但是可以引导学生从拆开日常生活中的电动玩具入手,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五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仍然需要老师的细心指导,给出一定的安全提示和注意事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趋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观察,以发现实验的本质特点。

三、我们的课堂

(一)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极大弥补了课堂时间紧凑、略微不足的劣势,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学生从家中带过来的小电机,我让他们在课堂上继续进行拆解,学生看到了内部的转子部分。其实电磁铁就处于电动机的转子部分,外壳上有2块大磁铁,学生们看到也很吃惊。在惊奇的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到同学们的反应,我更加坚信了: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的必要性,我们要寻找全面、全时间段学生学习科学的契机。

(二)在理解“电磁铁”概念时,学生略显吃力:“铁芯”大家还好理解,“导电线圈”学生反复说,都费劲。我就一手拿铁芯(铁钉),一手拿导电线圈,边模拟缠绕的动作,以便于学生理解“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这个部分。学生真正的感知到了导电线圈的用途,真实的看到导电线圈是如何被缠绕的,大家就更能理解电磁铁的构成部分。

在能量形式的转换方面,电能    磁能,同学们一时理解不了“磁能”,然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它呢?我急中生智,从现象的本质出发,为什么电磁铁通电后,可以吸起那么多大头针?肯定得需要能量,我们之前知道磁铁有这个吸铁质物体的能力,所以我们把这种能量形式成为“磁能”。有些概念对于我们成人的认知来说,是浅显易懂的,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却需要一个支架来帮助他们理解,这就是教育。

(四)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时,同学们都能猜到“线圈匝数”和“电池数量”,“电流大小”这个概念还需要进一步解释,与电池数量发生连接。同学们制作了影响因素研究计划,我很感动,在这里展示一下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单: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记录单

导电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

吸引大头针数量

40

1


40

2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记录单

导电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

吸引大头针数量

40

1


80

1


在实验前、实验中,继续给同学们强调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在探究每一种因素前,都让学生思考“要改变的因素”是谁?“要保持一致的因素”又是哪些?通过不断问答、实践,学生才真正能做到严格控制实验变量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得出对比实验的规律:研究谁,改变谁。

(五)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电磁铁”活动中,同学们很兴奋,缠绕方向、方法得做出一定的指导,使同学们不仅乐于动手,同时还得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科学知识的内化、掌握。

image.png

图为五五班一个小组的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后,接通电源,让电磁铁吸取铁质垫圈。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激动的心情和动手后收获知识的满足感。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池的数量和线圈匝数都有关系。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钓鱼比赛:把大头针当作小鱼,把电磁铁当作鱼钩,每个小组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一个磁性最强的电磁铁,看一看哪个小组钓起的最多,时间是一分钟。学生分组游戏。游戏结束,各组汇报结果

四、教学反思image.png

四、教学反思

电磁铁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是对于电能够“变”出磁铁非常感兴趣,所以本节课利用学生的兴趣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发现原理探索规律,充分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用小游戏的比赛引发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思考和探究在完成探究过程之后,又利用电磁铁费电,电池用了一会儿电量变小等现象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能量的转化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但是本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部分学生缠绕线圈时很费时课堂时间还需要进行更好地把控。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