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联系我们】

TEL:0371—60929761

教学反思

聚焦课堂
教学反思
教科研动态
校本研修
教师职业规划

教学反思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反思

理清顺序,抓住特点

时间:2023-06-07 作者:pgy888 点击: 1108 次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邓崔楠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上课时让学生说出游览双龙洞的顺序说清楚的。然后浏览课文,小组合作把文中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过渡句勾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

孩子们在文中找到过渡语的同时,我再带着孩子们发现这些过渡语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和末尾,为了更能清楚的把游览顺序表达清楚,作者用哪些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这里抓住作者的动词,然后利用这些关键词说一说,试着把游览的顺序说清楚。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小组成员推荐一名他们认为说的最好的一名同学来说一说,看他是否利用关键词把游览顺序说清楚了?最后我引出来补充: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述,我们称之为“移步换景”。

本堂课作为一节阅读课,是为了接下来的习作《游——》打基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因此在本堂阅读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紧紧抓住了“借助过渡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同时为了把心智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堂课开始的时候就引入情境,先放手让孩子们化作小导游去说,老师只是一名旁观者,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好的基础。同时紧紧抓住了“过渡语”三个字,先让学生在文中去找,让他们发现过渡语的位置,然后又利用作者的动词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为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了解作者如何将景物特点写清楚。”我主要是抓住孔隙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游记除了交代游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就是游记文本特点。在游双龙洞的过程中,狭小的孔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呢?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人边听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的狭小?这一部分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船小和过孔隙时的感受进行教学,同时加入了相应的图片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在讲解船小的时候提问:作者的目的只是为写这样的小船吗?让学生自然联想到是因为孔隙的狭小这一特征。围绕这一特征再看这样小的小船是如何通过孔隙的?作者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情?他是如何坐在船里的?为什么是仰卧的姿态?同时关注“贴”字,能不能换成“挨、触”?游记为了把景物特征写清楚,除了看到的,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因此我重点抓住了“在穿过孔隙的一刹那,文章是如何写出作者的感受的?”来进行教学,首先抓住“挤压”两个字,引导学生体会当四周的山石挤压过来,作者当时可能的感受:紧张、害怕、担心等,如果换成你可能有什么样的心情?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然后读出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还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懂得了游记要有一定的游览顺序,要会借助过渡语把游览顺序说清楚,能通过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把景物的特征写清楚,因此我又以香国公园为题,让孩子们借助学习单把游览香国公园的路线图画出来,最后用上过渡语,把游览顺序试着说清楚。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增强民族组自豪感,我以一个祖国山河小视频结束本课教学。

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双龙洞孔隙的狭小这一特征,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其特征,通过看到小船的小,进入内洞的方式,作者坐船的方式和由最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猜测作者的紧张、害怕、担心等感受突出孔隙狭小的特征,让学生体会到了其特征,只是这一部分由于我害怕学生出错,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学时我过于注重的老师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紧紧牵到我抛出来的主线上来,这样就显得学生参与度不够,影响了课堂效果。

而针对这次单元整体教学,我认为单元整体教学既要有纵向比较,找准写景类习作读写结合的起点;又要有横向比较,明确单元读写结合的抓;更要有整合和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读写有效结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