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周梦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学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学思想观点的随笔。其实老师之间彼此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很多精彩的教育教学故事,比如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一个闪现的灵感;比如面对一堆很糟糕的作业;比如班主任工作中又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时……这时你应该拿起笔,把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遗憾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随笔。 一、什么是教学随笔 目前教育教学研究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理论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越来越少。教学随笔就是一种旨在还原教师教育科研的本来面目,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这其中既体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也有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与情感升华。正因为教学随笔彰显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因而它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厚爱与青睐。 一类教学随笔是教师把自己的独特教学过程记录、整理出来,或记成功或收获,或记失误与教训,或记补充的内容,或记修改的意见,以期与同行交流、借鉴。另一类教学随笔是一事一议,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展开,把教学事件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高度。 二、教育教学随笔的特点 教学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手、随心等。 (一)随便 ”随便“是说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也不必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随便“不是让你记流水账,如果一天下来没有什么可写就可以不写,如果说某一天灵感不断,写它个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 (二)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稍纵即逝的想法,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三)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无八股之限,形式灵活多样,不必循规蹈矩;无三段之分,篇幅短小精悍,不必鸿篇巨制。二是笔要随脑,也即教师要用心于教育、钟情于教育,要让思考伴随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不因感悟少小而弃之,不因记录麻烦而废之,有感即录,积少成多,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检验和修正之。原来零星的、浅层的思想可能就变成系统的、深邃的了,就会产生”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专利。例如第二则随笔便是由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出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抽象的概念,进而上升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抽象的概念总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而形成的“这一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 三、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一双慧眼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首先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学生的每一次倾心交谈,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二)要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 思想从何而来?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清理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文章切忌平平淡淡、重复别人,要让别人读你的文章时,能欣赏到你真实感情的抒发中凸显出来的独特个性,能触摸到你真见识的议论中激荡着的深刻的思想脉律,这样的文章才好看、耐看、经看!如果我们能时时留意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与现象不忘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教育规律?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轻易被人家左右?时间一长,你就会在无意中惊异地发现,一向熟视无睹的事物中隐藏着真知,一向平淡无奇的现象却也包含着深意。 (三)要坚持勤写随笔,有感而发 要想写好随笔,关键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随笔长短不限,如:”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比,时间也用得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虽然只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所以随笔的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则长无时间则短。文章也是由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如果有时间了,如果有了更多的感悟,就是不断地修改随笔和完善随笔的好时机。 (四)要注意创新 ”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教育随笔要从别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出新意来,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无奇、拾人牙慧。”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思想,离开了新意,一味地模仿甚至”复制“别人的东西,那么再好的教学随笔也是一张失血的脸,苍白无力;再高深的文章也如一副无血无肉的骨架,味同嚼蜡!创新才能点燃教育的激情,创新才能使教学随笔充盈着灵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有了奇妙的想法也要及时记下,因为它是稍纵即逝的。一不小心就会飘然远去,难觅踪影。 (五)让书香滋养底气和灵气 写作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提高则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方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之余读一点书,比如含义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笔犀利的杂文短论、教育类的书刊杂志众多教育大家的教育专着,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的见解和视野也才因此而更加开阔。读书滋养了你的底气和灵气,撰写教学随笔时也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我们常常感叹学者们的着作等身、学富五车,我们每每钦羡名师们的妙语连珠、智若泉涌,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鲜花的娇艳,却常常忽略了孕育过程的漫长与艰辛。诚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说:”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教育亦然。”不积践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如是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把你收获成功的欢乐记下来吧,把你百思不解的困惑记下来吧,把你苦苦思索后的灵光一闪记下来吧,把你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记下来吧……只要从这一件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会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若干年后,我们也可以成为”大师“!
2023年5月28日 (责任编辑: ) |
- 上一页:勤思多学,用心做教育
- 下一页:让教师都爱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