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联系我们】

TEL:0371—60929761

教学反思

聚焦课堂
教学反思
教科研动态
校本研修
教师职业规划

教学反思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反思

《爱和自由》读书感悟

时间:2023-08-16 作者:pgy888 点击: 231 次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李姣

 

《爱和自由》是通过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整理出来的书籍,这本书好评度非常高,身边的朋友也在读这本书,当了宝妈之后,我也特别关注育儿方面的书籍,这本书也是经过对比之后进行挑选的。

这本书共分为23个章节,从孩子的感觉、心智发展、智力发展到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等方面入手,非常的详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启发,其中对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给予了充分的阐述和举例说明,在这里我摘录书中几段话。

关于自由的解释有:

摘录1.孩子所需要的自由是儿童内在的自然有序的生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合适发展的环境。

摘录2.蒙特梭利说,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一般所说的学者。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爱?其实我们很多成年人也不懂什么叫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是我们自认为的爱,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在这里我摘录书中的原句来说明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爱。

摘录1.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那头投向中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爱其次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因为你曾感受过爱,知道被爱的感觉。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这是书中关于爱的一段解释,嗯,当然这个爱是成人之间的爱,写的非常的细腻,而且非常的深刻,把我模糊的爱的概念给描述了出来。

那么父母应该给孩子的爱是什么样的呢?

摘录2.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理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摘录3.什么是爱?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由自由走向独立。

摘录4.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

摘录5.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摘录6.让一个生命正蓬勃发展的孩子,用心计获取爱是可悲的。

除了以上关于爱和自由明确的解释之外呢,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本书23章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1个阶段是0~1岁婴幼儿时期,应该关注孩子感觉的发展。

感觉包括哪些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孩子通过这些感觉来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然后再进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结。儿童在一岁以前能够抓到并且能够往嘴里放的,他都会放到嘴里,这是孩子在用嘴来探知世界。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机会并且告诉他这种感觉是什么。比如,孩子会咬木头还会咬枕头,这个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软和硬这两个概念。前一段时间我带着小宝去商场逛街,商场有孩子可以坐在下面的卡通购物车,那这种购物车下面是卡通玩具孩子可以坐在里面,上面可以购物,小宝第1次见这样的购物车,所以非常的新奇,然后就推开下面小车的门进去出来进去出来,这样反反复复几十遍,大概玩了有将近半个小时,我和宝爸就站在原地没有动,陪着他玩,等他玩痛快了,对这个事物足够了解了,他开始老老实实的坐着,让我们推着去购物。我自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啦,因为我给他了足够的空间让他去认识这个事物,但是呢,我并没有抓住这个时机告诉他“里”和“外”这两个概念。如果抓住合适的时期,告诉他这两个概念的话,他就会输入到自己的词库里面,等到合适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用上。

书中有一段总结性的话是这样描述的: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的感觉,清晰的感觉,加深的感觉,是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于他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的概念。

2个阶段是一岁以后孩子有自主活动能力的这个阶段,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这个爱不同于一岁之前的关爱。这个阶段的爱里面要强调的是自由。

书中有几个对我触动很深的案例,因为我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正在犯这样的错误。案例一:比如说,一个1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饭,舀上舀不上都要自己舀,结果弄得满桌狼藉。这个时候他在学习独立,学习吃饭这个独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父母在这个时候最喜欢做的是——喂!很简单,呢了以后衣服和桌子都不会弄脏,这个行为就剥夺了儿童独立的权利。

看到这里我赶紧把宝宝椅拉过来,让宝宝自己吃饭,因为我家宝宝正好一岁多,正是吃饭到处撒的阶段,前几次因为撒的到处都是,懒得收拾的我,开始喂饭,看到这里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多么多余又愚蠢。

案例二:

我想起那次在北京坐公共汽车碰到的小女孩。小女孩2岁多,要红薯,她妈妈买了一个烤红薯。上了车,妈妈坐在那儿剥红薯皮,小女孩着急地嚷嚷着:“我来剥,我来剥……”她妈妈说:“你剥不卫生,吃了会生病的。”小女孩急切地说:“我要剥嘛!我就要剥嘛!”她妈妈严厉地说:“不行!”女孩满脸的乞求、痛苦、尴尬,最后红薯剥完了,她妈妈说:“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讲卫生。”女孩说:“我不吃。”她妈妈说:“什么?!花了钱,费了这么大的事,不吃啦?这不是折腾人吗……”

那小女孩要的是剥红薯皮的动作、剥红薯皮的过程、剥红薯皮的经验和感。这是她的内心需要,是她的心智发展的需要。到底这经验有什么作用?没人能知道。那可能正是成就一个伟大科学家、政治家或其他什么人物的重要一环。这不是成人所能洞悉的。

这时候我联想到我小时候那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到现在为止我都记忆犹新,那是妈妈给我蒸了一碗鸡蛋羹,鸡蛋羹很完整,鼓鼓的很漂亮,我就拿着勺子准备从碗旁边一点一点刮着吃,但是妈妈不允许我那样,拿着勺子把鸡蛋羹给我搅翻了,她说这样可以凉得快,但是我看着一碗被搅得稀巴烂的鸡蛋糕痛苦极了,哭的很厉害,一口也没有吃,而且这次记忆非常深刻。这件事我记得非常的清楚,但其实一直当我成年为止,我也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痛苦,而且这种痛苦的记忆一直延伸到现在,它只是一碗鸡蛋羹,只是被搅烂了,他可能破坏的是我的动手能力,但更多的是限制了我的自由和我对美的感觉,所以我很痛苦。

    还有很多孩子穿鞋的机会也会被父母剥夺,因为儿童穿鞋、系鞋带这个过程特别慢,父母要在那里等待,我们替孩子穿上,这样就会省时间了,但是呢,我们这样做就会剥夺了孩子动手的能力,其实剥夺了孩子的自由。

3个阶段是在给孩子充分自由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塑造优秀的品质。具体的方法呢,书中介绍的是简洁的语言和正确的表达。优秀品质,包括:专注、归位、等待。

自由状态中的儿童因为受到了尊重,因为他所有的举止和动作都是依赖于他的判定,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就会变成偶然的现象了。一个精神自由的儿童,他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感知到这个环境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姿态,而那些对环境无法感知的儿童,是因为他受到的压制太大了,当压制大到足以使他痛苦时,他不但不能把握这个环境,而且他一旦发现这个环境中没有人约束他,他就开始搞破坏发泄自己。

以上讲述的儿童的优秀品质,专注,归位,等待,都是建立在精神自由的儿童的前提下,他会更好的遵守环境秩序,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儿童一旦形成良好的品质,他就会有一种内驱力去做事情,那么在做事情的时候,他就不会觉得痛苦,他也不会依赖于任何人对他的强制和扶持,意志力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目前为止读完这本书,我在育儿方面建立的一些观念为:1. 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孩子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充分进行触觉感受。2. 在家中多给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相信他、鼓励他,语言中多给孩子鼓励,行动中多做孩子的榜样。3. 注意孩子优秀品格培养的方法,和孩子共同成长。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不能够说自己读懂了这本书,只能说浅显地领悟到了书中的大意。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我也会和孩子共同成长,我想以后我还会多次的回顾这本书,把这本书里面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融入到我自己的思想当中,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非常优质的母亲,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温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这样一个土壤。

 

 

 

 

 

2023年6月30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