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赵秀坡
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一次猜谜活动中,桌子上有一座山水盆景,盆景里的假山上放着一只布老虎。主持人要求猜谜者通过两个无声动作,表示出两个成语,猜中者有奖。好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能猜得出来。最后,一名小学生走过去,拿起布老虎放到桌上,然后看了一会儿又放回到原处。做完这两个动作,小学生把手伸向了主持人,主持人高兴地奖给了他一个玩具。原来,这两个成语是:调虎离山、放虎归山。 在这个谜语里,聪明的同学通过动作猜出了两个成语,起到了和语言一样的作用。人的思想感情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明显表现出来的,但是人的行动却是却是无时无刻不受着思想感情的支配。所以,写作文时恰当地描写人物的行动,就会使别人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怎样让动物体现思想呢?我们来学几个小招儿: 一、动作描写要准确。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句话,“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扫、露、支、撒、系、牵、挂、罩”描绘了捕鸟的过程,准确而生动。从这些捕鸟的动作中,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精选、使用动词,使人物的动作更加鲜明。 二、动作描写要连贯。 我们在具体写人的时候,往往要写到人物的几个或一连串动作,这时在选用动词的时候,除了准确外,还要连贯而有变化。这样才能通过动作描写把人物写活。如《飞夺泸定桥》中“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这句话中,作者按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特点写,用了“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等一连串的动词,展现了突击队奋勇夺桥的情形,刻画了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赞颂之情。 三、动作描写要具体。 写一个人做事或进行某项活动时,我们总不能老说些概括的话,那样就会叫人觉得不具体。“他一把握住了鹅的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地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选自任大霖的《牛和鹅》)。在这里,作者没有概括地说金奎叔把鹅扔掉了,而是用“握、提、摔、甩”四个动词和一个比喻句写出了金奎叔勇敢制服鹅的过程,生动具体。从而在读者心中树立起金奎叔高大、威猛的形象,也流露出作者对金奎叔的敬佩之情。 俗话说“看人看行动,看鹰看飞翔”,我们写作文时,要特别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有人说,动作行为是无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都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这时,人物的动作应符合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等特征。 (责任编辑: ) |
- 上一页:在反思中成长
- 下一页:落实“双减”政策 提升课堂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