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乔宽
在新美育时代中,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美育活动蓬勃开展。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怎样以美为媒,把美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阅读完程岭老师《感美、立美、创美:教学审美化的理路与实现》这篇文章后,为我们一线美术教师指明了美育之路——开发与实施紧扣时代精神的美育课程。怎样开发新美育时代的课程呢?文章中给出了美育课程的开发策略与具体的案例。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于时代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认为可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这四大基本要素来开发与实施。 1.在课程目标方面,美育教育首先明确国家的育人目标,应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强化能力,还能达到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的目的。其次,明确美育课程目标, 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开发中小学美育课程的精神支柱与理论基础。根据课程的目标选择符合时代背景的、学情的课程内容。 2.在课程内容方面,立足美术学科教学特色,深挖美育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思政育人的内容,通过挖掘学科领域内所蕴含的思政素材,达到让学生关注国家社会现状、行业发展,培养其职业精神的作用。 3.在课堂教学方面,注重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恰当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增加体验感受活动。要通过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全过程学业评价等创新的课程组织方式,在学科学习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能力。例如:本周我们美术组在集体备课《左邻右舍》这节课时,从同桌的友爱到邻里的和睦再到本节课后拓展的国家的和平,俄乌的战争,将教材的内容与国家的时政新闻进行整合渗透,引发学生对“左邻右舍”更深层次的思考。 4.在课程评价方面,将思想性评价纳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培养对象的品德素养,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做人、做事的看法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提供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思辨问题,通过学生发表的不同的见解,评判学生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曾提出:“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等观点,新美育时代的课程如何智慧的开发呢?美育教育者扎根时代生活,紧扣时代精神,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情和课程的要素科学的开发。在新美育时代中,我们应用善于用教育的智慧与责任,上好美育课。 (责任编辑: ) |
- 上一页: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 下一页:温柔而坚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