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联系我们】

TEL:0371—60929761

教学反思

聚焦课堂
教学反思
教科研动态
校本研修
教师职业规划

教学反思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反思

把握好音乐要素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

时间:2022-04-25 作者:pgy888 点击: 914 次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张珺琦

    

音乐课要突出音乐性,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任何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是通过音乐元素来体现的,音乐元素包括音乐作品的情感、旋律、节奏、节奏、速度、强度、音乐结构、音域等方面。因此,掌握好音乐元素是好音乐课的关键。  

我讲了一节唱歌课,这堂课主要是从学唱歌曲《采菱》中来了解切分音的一种新的形式。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解切分音是怎样切怎样分的?然后让学生机械地拍打节奏来记忆,再学唱歌曲采菱》,最后让学生从中找到切分音加深记忆。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从充分利用音乐元素的角度重新设计并讲授了《采菱》这节课。二次授课不仅容易讲,学生也轻松愉快地学习,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本课程的重新设计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音乐结构上,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来逐步理解歌曲。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富有江南乡土色彩的歌曲。在欣赏歌曲时,我要求学生一边听旋律一边对比歌词,并试着把歌曲分成几个容易理解的乐句,学生听了两遍音乐后,五个乐句很快便能分出来,有相当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分析出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呼应是否对称,第三乐句与前两个乐句的呼应是否能体现音乐活泼等特点,第四乐句的旋律是否被拉宽等。从曲式结构入手可以看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音乐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其次,以节奏为桥梁,解决本课歌曲的主要节奏(切分音)。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了“节奏”的元素,打铁趁热,让学生比较第三个乐句和前两个乐句的节奏特点的差异,以及每个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听了几次音乐之后,学生们很快得出结论,将第三个乐句分成两个独立的乐句更生动。第四个乐句的节奏被宽,模仿的是划船有力而重复的运动节奏,这时老师及时过来讲解:这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切分音。第三个乐句是切分小节的强拍,使它生动。第四个乐句整小节切分,所以感觉节奏被宽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节奏的变化,还可以学习音乐知识,理解切分音。

第三,重用旋律,在了解旋律变化和起伏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任务。旋律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的灵魂。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这首歌的旋律,而使用旋律行生动地画出音乐的旋律线,然后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起伏。这样,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优美、流畅、优美的旋律之美,也体会到了水乡孩子们通过音乐所表达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

这次教学反思,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合理运用音乐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的设计和教学找到正确的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音乐性和有效性搭建阶梯。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