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李贝贝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事件,在不同的教师手中,由于教育和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虽然这与教师的资历、知识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但老师对学生的“用心”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经验、教育艺术的差异,也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而如何有效管理班级,以促进课堂成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 课堂上老师要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和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等。不仅勤于观察、善于发现,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善于发现学生优点有助于班主任从观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对学生质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的闪光点,而学生的某个优点可以带动他整个在校表现,以促进各方面的成长。 二、做一个懂得爱、传递爱的老师。 我们班有位同学,脑子很聪明,但其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其独特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特差。当他和同学发生冲突,老师处理时,他表现出来就是,低下头一声不吭。于是我先做了全班同学的工作,我在同学面前讲明我们应该顾及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别说别做伤害别人的话和事。后来情况渐渐好转。虽然要改变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我还是看到了他的进步。 假如当时不是用爱心去感化他,而是怒斥他,或许会迫使他走上斜路,就大相径庭了。教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教导学生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他们由于性格、心理、素质等并不是我们可以凭一腔热情可了事的。因此有必要晓之以理,先用理论加以开导,阐明学生的任务和班集体的作用,适当讲古代先贤的故事,从正反两面加以激发、引导,从而以理服人。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从事的教学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事业,为了把我们的这项平凡的工作演绎地不平凡,我们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学的每个细节。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老师,学生受老师的影响也最大。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所以,要抓课堂成效,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造就或阻碍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一辈子受益。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抓课堂成效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靠班主任一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培养一批得力干将,才行。 四、善于与学生交谈,巧妙引导,教而有方。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在教师与学生交谈、引导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要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这些在学生课堂纪律、参与热情、技能水平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老师对学生加强管理,这是老师不容推卸的职责,那些只上课不管理的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要教而有方,教书育人本就是教师的份内事。只教学生知识,不教学生做人,决不是一个好老师。严师出高徒,正确的方法是教育学生的关键,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懂得反思。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教师必须把工作做得细致,放下架子,与学生多亲近。在平时尽可能主动地向学生了解生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另外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只有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才能听之、信之。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敲开心灵之门。教师对学生的用心也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我们还要懂得从书中寻找答案,我们遇到的问题,其他千千万万的老师都多多少少遇到过,他们写了书,发了文章,一定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他老师的理念与方法虽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最开始的我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和模仿身边的同事。同样的学校,同一个年级,同样的学情,看看那些经验老道的班主任是怎么做的,想一想,在自己的班级能不能用,用的时候,能不能再改进。 做了这么多年体育教师,我觉得自己在孤眼里班级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依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管理教育方法。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有方法、规则和温度的教师,让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获、有所思!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