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登陆】【联系我们】

TEL:0371—60929761

教学反思

聚焦课堂
教学反思
教科研动态
校本研修
教师职业规划

教学反思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反思

华夏之乐——民族音乐欣赏课例之《划龙船》

时间:2023-06-07 作者:pgy888 点击: 1160 次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刘丽媛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作品欣赏教学,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郑东新区音乐教研员邓洁琼老师的统筹安排下,我们音乐教研小组以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为例进行研讨、磨课。所设计课例《划龙船》以“大单元”为出发点,以大观念提炼、任务群设计为中心,明确了单元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设计思路,引导大家在关注学习内容结构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结构化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脚手架。以下是我针对本节课的所思所想。

一、课程设计与实施

首先,我觉得课程设计与实施之间得关系是不容忽略的。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提前去设想好,当我提出问题时,学生会如何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跑偏得时候去怎样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我又该如何去借此机会去追问、升华和拔高。当我在试课的过程中,我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划着”在这里要念划“zuo”,气势我想让学生回答的是这是安徽的方言,但是学生会说:老师,这是一个多音字。但是当我修改了设问方法后,学生一下子都能捕捉到问题的本质了,我是这样引导的:为什么一个字在普通话中会念“划着”在这里却要念“划zuo”呢?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了:这是他们的方言。之后我不仅很顺利的引导民歌的产生是与各个地域的方言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我还帮助学生回顾了在四年级上册《家乡美》单元的《杨柳青》一课中方言所带来的魅力,在旧知和新知之建立了一个桥梁。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教师不仅要会引导学生,而且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完整的人,我们问题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指向性的话,他们肯定就会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回答,所以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用精确的语言来提问。

还有就是,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应该用多种办法去引导,而不是拘泥于用话语引导:比如说我在讲到,超越队什么时候会采用密集的口号节奏,什么时候会用疏松的口号节奏呢?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我们作为戏精老师肯定得用肢体语言、眼神来综合表现出来,让学生有画面感,从而联想到快被人追上来时使用密集的节奏口号。

二、目标清晰 解决重难点

也很清晰地记得吴超老师举到的一个例子,好比我们想写一个作文、或者是写一个新闻,肯定得先知道,我们今天要写什么活动,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才能继续往后设计。正是因为有所感触,才能促进本课的备课思路发生转变。如果先设计流程再去根据流程去拟定目标,那到课堂实践的时候,我们只会想到哪说到哪,而不是整节课都在围绕着目标的达成来逐步递进,做每一个活动,更别说指向核心素养了。

三、宏观看课 聚焦学习任务

备课时很喜欢先看优秀老师们的赛课视频,但是要看什么呢?学习什么呢?我在此之前有一个疑问,但是在上完“青蓝工程”公开课后,邓老师的发言使我逐渐地明朗起来,我学到必须从大情境、大任务的驱动下来分析子任务,而不是从子任务再来盲猜大任务。使我联想到,我们想买房的时候,销售会首先把我们带到售楼部去看整体的俯瞰模型,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我们想要了解的一个大体情况的基础上,再进楼栋里看房。为什么不直接给我们领到楼栋里看呢?因为在楼栋里看的始终都是楼栋里的布局,其他的是观察不到的。如果一直站在环节之中看课,看见的也只是教学手段、教态、教学方法等品面问题,而不能很好的去分析,人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对标解决的是哪个教学目标?又是如何逐步递进的?在这里,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观摩学习的方法问题,从今以后,我要边看优秀课例边画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

四、评价语言的精确性

当我在紧张的时候总是会说,“非常好、非常棒”诸如此类的话。所以,在以后预设课堂环节时,一定要提前将评价语言也作为备课的一部分,结合音乐要素与学生的回答来评价。如:看来你非常能结合生活场景来进行力度的分析等等。

五、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其实可以将教师评价换成“生生评价”,这个是教研组老师帮我出的主意。当带领着学生做完音乐活动之后,可以让多让他们多样化练习,如分组练习、男女生分开练习,然后再分别说说谁唱的好?为什么?当学生自己发现美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的去竞相模仿,比老师去强调一百遍要好的多。可能在此之前也有一直在进行生生评价,但是一到公开课上不知道该怎么用了,生怕跳出大情境,这个时候有人愿意提点我,我倍感荣幸。

六、环节提炼 环节过渡

记得邓老师说,每个环节结束后一定要有高度的总结,不要直接就放在那里,就直接开始到下一个环节。所以我从这节课中“划起来”、“和起来”结束后一定会有一个让学生去总结、我来提炼的环节,这样做同时也是在进行实时检测,而不是只是在课堂的结束进行评价,在提炼总结的过程中就很好地了解到学生有没有理解这个学习活动,如果没有掌握,我们又该如何调整或是想一个什么样的办法让学生去理解;环节过渡时,总是会出现“那么接下来...那么接下来...好,现在我们”等话语,这个问题是教研组小伙伴帮我发现的,我清晰地记得她说,其实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下一个环节来做铺垫的,所以我们讲课时一定不要总是出现“那么、接下来等话语”可以把这种话凝成对上个环节的过渡,这样就不会显得过分有棱角、情境跳脱问题。

七、越努力 越幸运

虚心请教,耐心聆听,受益匪浅。当每次大家帮我磨完课并提出意见时,就会采用录音、录视频的办法记录下来,并写到便签上来一条一条对着改,有疑惑及时请教、调整,再去尝试,不让每一条建议石沉大海。

感恩遇见,不负韶华,感谢在成长路上帮助我的每一位老师,通过这次讲课认识到、学到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心怀感恩,继续前行,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