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王莫颜 2023年4月18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河南师范大学,再一次走进阔别已久的大学校园感慨良多,我非常幸运能够参加这次郑东新区教文体局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感谢东区教文体局师训科各位领导精心安排本次学习活动,给老师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能与教育学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我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并把这段时间的收获进行梳理,总结如下: 一、专家引领 提升视野 在这六天的培训中,一共邀请了九位专家,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新课标的教学改进,班级制度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基于新课标听评课策略,“幼小、小初”衔接座谈会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学习与探讨。 (一)心理健康指导 当下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工作给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了很多情绪上的焦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河南师范大学雄建萍教授分享的关于《教师健康心理的维护与发展》的这个讲座十分贴近生活,她从积极的自我认识和建构;和谐的家庭生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三个方面展开说明。她用真实的示例向我们展示什么是习得性无助,看到这些小动物在实验中的反映,不由自主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会不会在一次次失败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形成习得性无助,最终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无法面对挑战,直到彻底丧失信心呢?熊老师通过鲜活的示例,总结出不是不让孩子尝试失败,而是失败过后的引导,在失败、挫折中引导积极的归因方式;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就让他做,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要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升自我意识。同样我们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时,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深呼吸,闭眼冥想,多做“笑”的动作,适度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做一些有氧运动,保持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二)新课标的教学改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习总书记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邓涛教授,从2002版课表修订的背景,2022版课标及变化,教学改进的策略与案例,三个方面入手带领老师们进行深度解析。首先从新高考的改革方向入手,让我们横向、纵向的对比不同学科2022版新课标的框架导图,全方位解读和领会本学科课表变化的“个性”,并建议每位教师绘制本学科课标框架思维导图,梳理本学科新课标的脉络与结构。 新乡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刘萍萍老师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教学活动现场优质课比赛,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她分享的基于课表听评课策略,也让我有很大收获,课前她会告知我们本次讲座的学习方法,如何划分笔记的书写内容,用什么颜色的笔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巡视检查,随机进行提问。首先她选择老师模拟讲课,然后对老师进行追问“听课中你发现了哪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从“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中去反思我们的课堂中学生为什么会存在你讲了却还不会的问题?讲座内容环环相扣,气氛紧张,调动了每个老师的参与度。她给出了几个非常实用的课堂教学方法: 1.提问不要在同一层次滑行,应该深入引导,设计追问的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 2.在听评课时应该着重记录老师的提问与追问,学生的回答。 3.课堂提问环节,老师是引导,而不是牵引或灌输得出正确的分析。 4.真正的好老师一定是顺着学生的话去引导,而不是让学生按照你的思路去说,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把学生带到你要去的“终点”。 5.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过,而是为了教会,为理解而教,让学生有能力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任务或问题,并能够在不同的情景间进行迁移。 (三)班级管理 保定学院的王权乐教授非常幽默的向我们传授了一些班级管理经验,比如, 1.明确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 2.班级管理制度标准应该要正描述,呈现形式可以图文并茂; 3.班级制度应该集体酝酿方案,避免一言堂; 4.制度的实施应该有监督检查机制,要有对应的奖罚办法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5.可以利用以奖代罚的机制进行鼓励,还可以做到有奖,做不到有罚等多种办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们可以设置初级奖励,终极奖励,高级奖励,并赋予积分一定的价值,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二、感悟反思 改进提升 这次学习,每天我们都会把收获与工作反思进行总结,很好巩固当天所学,并把理论迁移到自己的课堂中,做到当天学习当天反思。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我的工作进行反思: 1.教学中的反思 在课堂中,尽量引入真实情境的学习,用带有思考的驱动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是因为自己缺乏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人制不如制度管理,班级制度应该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制定的,还应该从正面表述,可视化,可度量的标准。还要思考如何设立自己学科的加分奖惩制度,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所教授班级的美术课中从一下四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上课要如何摆放物品,上课纪律要求;作业书本的收发与奖励惩罚举措;小组长如何进行统计;期末如何表扬等几个方面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我对随堂课的教案书写过于简练了,只重视课堂流程,而忽略了问题引导的重要性,以及评价语,应该结合理性的逻辑思维,再加上感性的审美体验,精炼自己的课堂语言,采用随机点名,巡视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同时设置真实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听课时我要记老师的提问与追问,学生的回答,老师的点评,看看是否是灌输式或牵引式教学方式。课堂中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所有的提问追问必须是精心设计的,否则就会造成随意性,回答就乱了。设计具有思辨性的好问题,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思辨精神。 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艺术课程标准,详细学习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等内容,并绘制本学科课表框架的思维导图。 尝试单元教学设计或者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与改进,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设计有趣的活动,并进行展示,任务不需要太难,但是要有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老师给出脚手架,最终形成产品(作业)。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深刻感受到知识的匮乏,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2.个人成长的反思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自己需要提升阅读量,先从感兴趣的书籍入手,整本书阅读,梳理知识结构关系,进行深度学习,成为一个有专业理论支撑,受学生喜爱的“有识”老师。 多读书、多学习,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己,“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和学生一起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断磨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研能力。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通过阅读积淀自己的底蕴,从而影响教学,促进学生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提升:提高教学技能,战壕讲台,以专为长,方法多样;提升教研效能,研读三标,继承创新,学科融合;提炼教育智慧,超越模式,以爱为根,以生为本。借鉴好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课堂特色。 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研究点应该从小处着眼,在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所建树,也就是老师说的“宁可深刻的片面,也不要全面的面面俱到。” 提升自己的理论积累,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并且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争取做到能说,敢说,会说。研究专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自己的当天的教学或者学习进行复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和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法,并应用到课堂当中去,面对工作中的任务要主动争取,立足课堂,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有成长的思考,思想的梳理,智慧的表达,艺术的诠释。同时,在生活中要与人为善,眼里有人的学术型教师。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