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张东彦
4月2日,张晓黎老师分享了《依托语篇教学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张老师就核心素养的内涵,思维品质的解读和依托语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张老师的分享不仅让我对课标的解读更加深刻,更让我认识到了深挖语篇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张老师就不同方面分享对思维品质的理解。如课表中思维品质的内涵;课程总目标中思维品质应达到的要求与标准,学段目标中思维品质的达成表现等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通过张老师的对思维品质的全方面的剖析,使我对思维品质的核心概念和发展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应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从四大要素结构和发展关系可以看出,语言能力是其他要素发展的基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文化意识是其他要素发展的方向,它引导语言文化的内容选择和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与价值判断。思维品质是其它要素发展的动力,因为语言,文化学习是社会认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要推动力是思维。学习能力是其它要素发展的条件,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课标中对思维品质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应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老师高屋建瓴通过实例对阅读文本的教与学的方法总结与概括。阅读三步走,读前,读中与读后。读前热身,要预测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可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抓住文章主旨句,利用图片猜测文本的中心意思等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阅读之旅。读中分析文本,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内容和结构,理清文章思路,依据标准作出判断,推断文章隐含信息。阅读分析不能平铺直叙,要通过切入点进行深挖。 一、读前启思,在思维的起点出发 在热身的活动中要围绕语篇情境引入话题,建构主题意义,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努力架构与学生语言互动的桥梁。PEP教材有很多插图,教材插图切合语境,信息十分丰富。课文插图作为形象化的教材来源,能在童趣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运用文本插图,引导学生才观察图片入手,展开想象,积极思考。读前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语篇教学提供文化背景知识,为阅读做准备。读前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前奏和基础。读前活动的目的主要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引出本课话题;为进一步理解语篇扫清语言障碍。读前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标题、猜测语篇大概内容;也可以给学生介绍语篇背景知识或进行关键词的教学;还可以提出主旨性的问题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前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儿歌,游戏,谈话,创设情景导入等。 二、读中促思,在思维的关键处突破 阅读中以两种问题比较常见,一是梳理性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脉络,这是深入语篇的前提;二是细节型问题,教师根据语篇中一些细小而关键的字,词,句,提出一些关键性,隐含性的问题。通过深度的任务活动去驱动学生细读文本,思考探索,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施以方法的示范与策略的指导,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目标语言,更清晰地梳理语篇信息,更有深度地开展思维活动。有效导入阅读活动的目的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激活阅读的欲望。主要的策略和方法有:通过真实语境,如实物,图片,挂图课件和生动语言导入阅读材料;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自然导入阅读材料;针对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就篇章的关键信息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阅读;就篇章的关键信息设计信息表,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始阅读。 三、读后拓思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切入口,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利用好于都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聚焦学生思维训练。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的处理、语言的输出、策略的借助等这三方面,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变得有效的关键。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信息,得到感知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教师的教要真正做到启智增慧。 (责任编辑: ) |